
10月24日,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召开,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。此次发布会通过 CCTV13 新闻频道及央视网同步直播,发布会重点提到生物制造,未来产业的“绿色引擎”。

发布会上,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、主任郑栅洁介绍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(以下简称《建议》)进行解读。
《建议》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,推动量子科技、生物制造、氢能和核聚变能、脑机接口、具身智能、第六代移动通信等一同被明确为需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,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方向。
据分析,未来 10 年,这些产业的新增规模有望相当于再造一个甚至多个中国高技术产业,为我国经济稳定运行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。
解析生物制造
在定义上,生物制造指的是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、结合工程学原理,通过酶或微生物细胞等生物元件,实现物质转化加工的规模化生产模式。
通俗来说,生物制造,就是用生物造万物。
目前我们进行生产制造的场所是工厂车间,各种复杂的机器组成流水线,工人们执行任务,产品源源不断地被制造出来。
而在生物制造未来图景中,车间流水线变成了一个个细胞,忙碌在各自岗位的则是蛋白质、核糖体和其他生命分子。

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从产业基础看,我国生物制造核心产业规模已具备先发优势,目前我国的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已接近1万亿元,发酵产能占全世界70%以上,一批有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已经成长起来,此次全会将其纳入“十五五”重点规划,正是要激活这份潜力,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增长极。
其中生物制药、生物材料、生物能源、生物化工、新型食品制造等此次全会将其纳入“十五五”重点规划,正是要激活这份潜力,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增长极。
生物制造跻身万亿高科技产业行列
从 “十四五” 到 “十五五” 期间,中央对生物制造的规划表述不断细化,充分体现出国家对这一领域战略定位的逐步深化,也折射出我国在生物制造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成果。
2022 年 12 月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,要加快生物制造、绿色低碳、新能源等前沿技术的研发进程与应用推广速度,为生物制造发展奠定基础。
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,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,生物制造首次被明确纳入 “战略性新兴产业” 范畴,地位显著提升。
2024 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指出,要积极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,推动相关产业从技术研发向实际产能转化。
2025 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则聚焦未来产业发展,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,重点培育生物制造、量子科技、具身智能、6G 等未来产业,为生物制造提供长期政策支持。
如今,《建议》将生物制造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,标志着我国对生物制造的布局从宏观规划走向微观机制完善。
这一转变的背后,是我国工业生物技术综合水平已跻身全球前列,涌现出多项国际领先成果。
例如,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科技大会、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、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上就提到 “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‘技术造物’”。

为进一步推动生物制造发展,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今年采取了多项务实举措:遴选发布 16 项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应用典型案例,为行业提供实践参考;组织开展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、生物制造中试平台的遴选发布工作,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;推进生物反应器揭榜挂帅,激发创新主体活力。
展望未来,一个更具韧性、更可持续的生物制造体系将加速形成。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,生物制造有望成为再造活力产业生态的核心引擎。这场关乎产业格局重塑的变革已拉开序幕,其中蕴含的机遇,将为每一位参与者与共创者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与时代同频,与国策共振。一盏资本以“实业为基,资本为翼”为核心战略,前瞻性地将生物技术与健康产业作为我们深耕的核心赛道。我们深刻理解“产业+资本”双轮驱动模式的深层价值,并已在此领域扎实布局,成功发展了3家生物制造领域的实体产业公司。
对国家“十五五”规划的前瞻布局,我们倍感振奋,更深感责任在肩。一盏资本早已不仅是这场产业变革的“参与者”,我们正积极担当着“推动者”与“引领者”的角色。
展望未来,一盏资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国家指引的方向,继续深化我们在生物制造领域的产业深耕,以资本的力量赋能科技创新,携手各方同仁,共同为构建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生物制造体系贡献“一盏力量”。
我们坚信,在这条通往未来的万亿赛道上,一盏资本必将驭风而行,与时代俊杰共同点亮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崭新明天!
文字来源:智药局、茂盛生物
--END--
企业愿景:致力打造优秀的产业投资集团
企业使命:帮助有梦想的创业者,成为优秀的企业家
核心价值观:专业创价值 合作赢未来


